星宇航空頭等艙 - 亞洲航線體驗 - 新加坡>台北>東京段 :服務滿分,但硬體只是豪華商務艙?
- 旅行質男
- Apr 12, 2024
- 9 min read
Updated: May 2, 2024


自從星宇航空推出 A350-900 機型,也同時公開頭等艙之後,一直有非常多關於星宇頭等艙的討論。有人笑說星宇頭等艙是豪華商務艙的硬體,也有不少盛讚頭等艙服務的體驗文。這時候當然是要親自來看看,台籍航空中唯一的頭等艙產品,究竟是怎麼樣的體驗了!
趕在星宇哩程兌換漲價之前,使用八萬哩兌換了「新加坡~台北~東京」的來回頭等艙,可惜哩程不夠兌換長程航班的頭等艙,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可以體驗到!兌換的過程其實不太順利,去程新加坡到台北的航段,花了很多時間候補,一直到大約出發前一週才補上。而且還有許多日期,明明上網查頭等艙是全空的,四個位置都在賣,卻沒有候補上。星宇放位子的邏輯有些讓人不解,是否在哩程漲價之前刻意限制哩程票的數量呢?
但只要有確實訂位開票,星宇在出發前的服務是很好的。在完成預訂後幾日,便會收到信件簡單告知頭等艙特殊服務內容(桃園機場接送、環宇商務通關服務等等)以及事先提供菜單參考。隨時回信大約都會在 24 小時內得到回覆。而在大約出發前十日,也會有專員來電,確認證件資料以及接送地點,另外再度確認行程及其他任何特殊需求。只要有什麼需要都可以跟專員提出,是非常個人化而且尊榮感滿點的服務。
【JX772 新加坡-台北桃園 頭等艙】
很快就來到了出發當天,刻意提早了一些來到新加坡樟宜機場。比較可惜的是,星宇只有提供桃園機場的來回機場接送,外站都未提供接送服務。如果能完成這個地面服務的最後一哩路,會讓頭等艙旅客 door-to-door 的服務更完美接軌。
抵達頭等艙報到櫃檯後,除了櫃檯的地勤人員,不知不覺之間旁邊又冒出了另一位專員,準備協助引導通關。除此之外,還能配合旅客行程安排,直接前往貴賓室或是進行購物都是可以的。


只可惜貴賓室是星宇在新加坡的最大缺點,安排旅客使用的,居然是使用簽約的信用卡貴賓室 SATS Premier Lounge 或是 Marhaba Lounge,這兩個貴賓室這些都是光靠 Priority Pass 或龍騰卡就可以使用的。當星宇在台灣安排頭等艙旅客使用環宇商務中心、在美國使用更高級的 P.S,而樟宜機場明明也有相同性質的設施 JetQuay (事實上負責引導旅客的專員就是 JetQuay 的人員),卻不直接讓頭等艙旅客使用 JetQuay 設施有些可惜。退一萬步來說,同樣在樟宜機場第一航廈,也有澳洲航空 Qantas 的商務以及頭等貴賓室,如果可以讓商務以及頭等旅客分別使用這兩間貴賓室,整體的地面經驗會更加一致。如同星宇在東京,也是讓旅客使用日本航空的商務以及頭等貴賓室的。十分期望星宇可以考慮更換新加坡的貴賓室。
到了與專員約定的時間,離開貴賓室的時候,已經有高爾夫球車在一旁待命,準備載我前往登機門。這時候搭著車一路狂飆經過人群,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驗啊,一方面尊榮感滿點,但由於擦身而過的人群都會往車上看,突然成為人人注目的焦點,也是很不好意思的。
樟宜機場的安檢是在登機門進行,而星宇有特別設置頭等及商務艙使用的快速通道,是很貼心的安排。在最靠近登機口的地方,也安排了頭等艙的專屬座位區,確保頭等艙乘客有地方休息。開放登機之後,在特殊需要的旅客登機後,專員也會隨即引導頭等艙旅客登機,並且隨行至機門旁,跟空服員介紹旅客完成交接後才離開。這些小細節確實都有達到頭等艙的水準。即便是許多其他有提供頭等艙的航空公司,在外站機場也都有專員隨行,也不是很常見的服務,這裡一定要稱讚星宇安排得非常細心(當然,除了貴賓室之外)。

登機後,空服員立刻告知今天頭等艙只有我一位旅客搭乘,也引導至座位 1A,詳細說明座位各項設備,以及詢問迎賓飲料的選擇(粉紅氣泡酒或果汁,後來空服員相當熱情地推薦我兩種都試試),附上熱毛巾以及堅果。事先擺放在座位上的,還有 Loro Piana 的毛毯,以及拖鞋(附上鞋袋)。




就如文章開頭所說,頭等艙硬體在推出時就已經引起諸多討論,最大的缺陷在於沒有與商務艙有所區隔,頭等、商務是在同一個空間內,即便頭等艙的隔板高出許多,隱私性還是相當低。畢竟登機時或是航程中,商務艙的旅客都會經過頭等艙座位,人來人往之下,就少了頭等艙該有的靜謐。頭等艙的拉門設計也有些問題,可能因為門太重,拉出大約八成的時候就會有點往下沉而卡住,需要把門稍微往上提,才能順利完全關上。整體而言硬體確實可以說是「豪華商務艙」,而非頭等艙有的等級。



硬體上有讓人驚艷的地方,在於 32 吋 4K 螢幕非常大且清晰,搭配新穎的娛樂系統以及飛行地圖非常爽快(只可惜星宇 A350 沒有安裝尾翼鏡頭)。可惜其餘的設計,就沒有非常特殊之處。置物空間的設計,與實際服務的規劃有所衝突(這點會在後面詳述),而 mini bar 也是最常被常旅客詬病為觀賞用的配備,因為飲料都是不冰的!只要跟空服員開口就可以拿到一杯冰的可樂(還能加檸檬)的時候,難道會有人想喝 mini bar 裡面常溫的可樂嗎?兩段航程中,我都只有喝 mini bar 的水而已。


說到第一個硬體設計與軟體服務有送衝突的地方,就是登機後空服員有提供紙本菜單,菜單設計相當精美,而且還有皮革封套,卻因為沒有能夠收納的地方,在點完餐後就因為起飛無法收納而被收走。我認為菜單在設計時就應該考量到座位是否能夠收納,設計出能配合的大小。否則花了重本印製這麼美的一份菜單,卻無法讓旅客隨時拿出翻閱,非常可惜。雖說空服員有告知娛樂系統中也有菜單酒單可以隨時參考,但有紙本的方便性還是無法相比的(畢竟難道要看電影看到一半,想喝飲料還要特地跳出來看酒單嗎?)
另外星宇不論頭等或是商務艙的點餐 SOP,都會在一登機點餐時詢問得非常詳細。空服員會非常完整介紹所有餐點(這是一大加分),然後詢問旅客希望在每一道菜時搭配什麼飲料,詳細到就連餐後搭配甜點的茶或咖啡,都在登機時一起詢問了。也許有些人會認為是很貼心的安排,不過身為選擇障礙的人,似乎比較習慣到了當下再看情況決定(也許主餐口味比較重,到時希望清爽一點的茶品,這也是無法事先預測的)。所以在這個點餐的環節常常讓我不知如何反應,只能請空服員到時再來詢問。這個服務流程的設計也許不全然是不好的,只是跟我個人習慣不合吧。

起飛後很快到了餐飲服務的環節,所有餐點品質都非常優秀。開胃點心、前菜(龍蝦濃湯)、主菜(軟殼蟹)、水果、甜點的表現一流。口味、擺盤無可挑剃。用餐的節奏也掌握得非常完美,每吃完一道菜,空盤一定會立刻被收走,下一道菜也會在短短幾分鐘內送上。唯一可惜的地方,只有我微微不解,為何前菜只能沙拉濃湯二選一呢?都到了頭等艙,完整的套餐應該該是兩者都要有的吧?


當然,餐飲之中最多人關注的,就是香檳了。星宇頭等艙的香檳提供的是 Bollinger La Grand Année (2014),是我最喜歡的香檳品牌沒有之一(商務艙本來也是提供 Bollinger NV ,但後來換成 Taittinger了,有點可惜啊)。其他的酒類、飲品選擇也多到琳瑯滿目,而且選用不少台灣在地品牌,看得出想把台灣品牌介紹給世界旅客的心意,值得稱讚。

但用完餐後,前面提到的硬體設計與軟體服務的另一個衝突點就來了,頭等艙座位的側邊扶手,在設計時似乎沒有考慮到放置多杯飲料的需求。這邊先簡述側邊的檯面空間,可以大致分為三個區塊,最靠近座椅的是下方有置物空間的一個較大檯面,但這邊表面太滑,很不適合擺放飲料。而有一個菱形的空間,看似是為了放杯子而設計的,但頭等艙的高級酒杯底座太大,又剛好放不進這個空間。最遠的地方是狹長的皮革表面,具備防滑的功能,不過距離座位太遠而且很狹窄,遇到亂流杯子都很有可能翻倒。導致頭等艙偌大的空間,卻沒有一個適合擺放酒杯的地方。
這也造成在用餐完畢餐桌收掉之後,空服員會急著將所有飲料都收走,沒有地方讓人擺著慢慢飲用。平常搭機習慣隨時有一杯水在旁邊,在星宇商務艙完全沒問題(空服員還會不斷加滿,積極加水的次數多到讓我受寵若驚),沒想到在頭等艙卻是困難重重。這些在硬體與軟體設計時,沒有達到相輔相成,反而造成服務上互相打架的情形,是我認為星宇頭等艙的一大缺失。

回到頭等艙最大的優點之一,就是有完整的鋪床服務,而且在短程航線中也都有提供。這邊也不得不大力盛讚星宇選用的床單、枕頭、被子都是我用過最舒服的,即使在短程航班中睡得不多,但要降落前都很捨不得讓空服員收走,相信在長程航班的話,一定可以睡得非常好。
但另一個星宇頭等艙讓人疑惑的點來了,就是原本座位的枕頭,與座位相比實在太小太小了,導致只要稍微側身轉身,枕頭都會滑走,反而坐得很不舒服。反觀商務艙的枕頭大小與座位搭配得很剛好,讓人不禁困惑頭等艙座位這麼大,為什麼只配一個如此迷你的枕頭?鋪床提供的枕頭非常大又舒服,本來想要請空服員幫我留在座位上使用,但居然在降落時無法留著(號稱會妨礙逃生??但商務艙的枕頭也不小耶……)。

撇除這些限制,頭等艙的服務可以說是非常完美。從登機後座艙長及負責的空服員一一前來問候,到整趟航程都以姓氏稱呼,以及餐飲服務時對於細節的處理,確實有達到頭等艙該有的水準。
抵達台北下機後,就有星宇的地勤以及環宇商務中心的專員等候,跳上待命在一旁的高爾夫球車,直接前往環宇商務中心進行通關(是的,又是一段既尊榮又尷尬的車程)。抵達環宇商務中心之後,可以選擇在裡面用餐休息(最多三小時),或是直接離開。由於時間也相當晚了,我在行李送到之後(行李速度之快,甚至還來不及點杯飲料),便搭上已在門口等候的 BMW 轎車離開返回台北。
另外在這過程互動中也發現,對於旅客的行程安排,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熟悉。不論是星宇的地勤或環宇的人員,都知道我明天還有前往東京的航班,在閒聊時會特別問候及提到,讓人更有被關注和照顧到的感覺,是很值得稱讚的小細節。


【JX801 台北桃園-東京成田 頭等艙】
回到台北家中短暫睡了幾小時,到了清晨約定好的時間一到,負責接送的司機已經在樓下等候(還準備一杯熱咖啡,說我早起辛苦了,難道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魔力嗎),準備載我前往環宇商務中心。由於清晨車非常少,只花了 30 分鐘左右就抵達環宇商務中心,抵達後也隨即有專員以及星宇地勤協助辦理 check in 以及通關,專屬的安檢完全無需等候,幾秒內(真的)就已經在環宇的貴賓室休息了。環宇的餐點非常豐富,都是現點現做,也很樂意配合旅客的需求客製化調整餐點。一早還沒有太大的胃口,只點了牛排飯跟水餃,但兩樣都非常美味。

第一次使用環宇商務通關,一開始不確定該以怎樣的期待值去衡量,在實際體驗過一次之後,覺得整體來說環宇的服務確實非常尊榮,適合極度需要隱私或是快速完成通關手續的旅客。唯一缺點大概就是,整體裝潢實在太…符合華國美學了些吧。
到了快要登機時,同樣有專員駕駛高爾夫球車尬車(尷尬的車程)前往登機門。且安排在空橋前的座位等待,整體的地面服務安排非常流暢,一路從出家門到登機都是完美的高品質服務,比起在新加坡的安排完整許多。

登機後的服務流程與新加坡大致相同(講解座位、提供迎賓飲料及備品、點餐等等)。這邊就不再贅述一次。主要記錄一些日本航線的不同之處。
日本航班的餐點目前星宇頭等艙僅提供日式料理。當然主餐還是可以有幾樣(都是日式的)選擇,但其他餐點都是配好的,不像新加坡的航班也可以選擇前菜。當然這次選了龍蝦當作主菜,味道非常完美,擺盤也有頭等艙的水準,但仍然讓人疑惑頭等艙怎會沒有多種類的料理選擇?一般頭等艙不是都該還有一個西式的餐點選項,讓旅客可以在日式料理與西式料理之間選擇嗎?

此外也要特別提一下日本航線限定的清酒(不論是頭等艙提供的伯樂星,或是商務艙提供的梅錦)非常好喝,也許不若長榮提供的獺祭是那麼人人皆知的品牌,但品質可以說是更勝一籌。酒杯設計也很美,很適合拍照打卡喔。

抵達日本後,同樣有專人在空橋尾端等候,負責接待所有頭等艙旅客(每位旅客都有自己的專屬工作人員陪同),引導使用快速通關、協助提領行李,甚至一路到電車的閘口才告別,讓下機後的流程順利非常多,也是少數完整的頭等艙地面服務,值得再度讚賞一次星宇的用心。

▌質男評分 :星宇航空頭等艙 - 亞洲航線體驗
地面服務:✮✮✮✮✮
硬體品質:✮✮✮✩
機艙整潔:✮✮✮✮✮
機上服務:✮✮✮✮✩
餐飲品質:✮✮✮✮
總積分:88/100
Comments